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重科之光 > 正文

[“三全育人”系列报道(11)]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多措并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

发布时间:2021-04-25 作者:学工部 编辑:宣传部 来源:学工部

近年来,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坚持“奖、助、贷、勤、免、补”等多手段相结合,“政府、学校、社会”多维度相支撑的资助体系,始终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形成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

学校开展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设立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创新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以及中石油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王涛英才奖学金、禾裕田奖学金等各类社会奖助学金。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专项补助等;为参军入伍学生办理学费代(补)偿,退伍学生办理减免学费;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开设绿色通道,办理缓交学费和暂缓注册,形成了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形成联动的资助工作格局

学校成立普通本科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处处长和负责资助工作的副处长、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导和监督普通本科学生资助工作。普通本科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生处,学生处处长担任主任,负责资助工作的副处长担任副主任,负责组织、审核和管理全校学生资助评审工作。

各学院成立普通本科学生资助工作评审工作组,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组长,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和学生辅导员等担任成员,负责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

专业班级成立普通本科学生资助工作评审小组。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长、团支书和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班级评议小组,负责本专业或班级的资助工作的民主评议工作。

形成有效的资助工作机制

学校设立学生成长发展中心,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具体工作开展;各学院设资助专干老师,负责学院资助工作开展。定期举行资助专干会议,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汇编国家、教委、学校所有学生资助的文件,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全体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计财处等相关人员的资助专题培训,传达和学习资助工作上级精神和相关要求。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先后修订了《亚娱体育普通本科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亚娱体育校长奖学金评定办法》《亚娱体育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亚娱体育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认定办法》《亚娱体育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办法》。修订后的困难认定办法不再要求学生提供困难证明,通过承诺和班级评议进行认定,建档立卡等七类学生原则上应认定为特别困难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办法中去掉了义工时间要求,国家助学金去掉了成绩绩点等非经济因素的考核,建档立卡学生享受二等及以上国家助学金。

规范地开展资助评审工作

学校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各类资助评审工作。每学年平均获评国家奖学金学生4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638人,困难认定学生7000人,国家助学金5500人,每年平均发放奖助学金2000万元。获评学业奖学金1100人,新生奖学金150人,校长奖学金10人,创新奖学金300项,每年平均发放奖学金200万元。获评宝钢奖学金1人,中石油奖学金30人,王涛英才奖学金1人,禾裕田奖学金50人,发放各类社会奖学金30万元。每学年享受困难补助360人,设立勤工助学岗位200个,发放补助100万元;办理国家助学贷款8人,生源地贷款3300人,入伍学生资助140人,建档立卡学生学费资助1000人,涉及金额3500万。

开展多样的资助育人活动

营造诚实守信感恩重诺的文化氛围,在学生主题班会议中加强宣传教育,将理想信念、励志、感恩、诚信等有机融入学生主题教育中,做到学生资助诚信教育进班级。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系列活动比赛,弘扬困难学生逆境成长精神,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回家乡回母校,以大学里的学习生活经历“现身说法”,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和成效。提供支持困难学生实践锻炼的实习实训机会,设立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积极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受助学生创业,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关键节点的实际需求,学校还组织实施了“多节点、多对象”的极具人化的资助项目。在资助过程中,实施隐性资助,努力保护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学校借助大数据将学生各类数据源进行交叉比对、分析研判,统计出资助对象,精准发放。如伙食补助,供暖补助、生活补助、政府助学金、路费资助等,减轻学生生活开支;针对残疾学生,为其发放残疾辅助器具补贴,用心呵护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居;对于家庭因发生突发性事件或遭遇自然灾害、疫情等受损致贫的学生,学校以“雪中炭”形式为困难学生发放洪涝灾害补助、疫情生活补助、疫情网络补助及疫情生活用品等。另外,在重要节点送温暖,特别是炎热的暑假、冰天雪地的寒假、未返乡留校的春节,深入走访看望慰问困难学生。这种全方位的资助温度、低调却备受赞誉和推广。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大学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