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三全育人”系列报道(14)]构建“三位一体”办学模式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2021-05-26 作者:安全工程学院 编辑:宣传部 来源: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多次强调“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此,学校先后印发实施《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分工落实方案》等文件,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充分挖掘各项工作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将其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中,积极推动“三全育人”走深走实,通过正确方向提上育人高度、机制创新提升育人力度、模式改革提升育人精度、产出导向提升育人效度,构建“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夯实“政产学研用”办学平台,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以正确方向提升“三全育人”高度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育人理念的重大课题。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三全育人”的思想基础和正确方向。

一是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学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团学组织育人功能,不断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加强党支部建设,培育学习型服务型党支部,开展学习经验交流、考研经验交流等活动;立足安全,强化服务,设立党员服务岗,定期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公寓安全建设志愿服务活动、迎新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学生支部7位党员志愿投身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被地方媒体宣传报道。学院深入开展“团组织生活”、“青马培训”、“团员思想动态调查”等活动,定期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骨干的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开拓意识,树典型、立标杆,持续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政策理论水平。

二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思政元素根据课程特点,将“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正确识别风险”“运用科学理性的办法进行风险控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水平,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应急管理》课程获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立项。

三是打造实践育人品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学生工程能力实践提升活动、“中华魂”读书活动暨征文比赛选拔赛、新生擂台赛、汉字听写大赛、配音大赛、“三下乡”等活动中,凝练形成了学院“两赛两课堂”的生活动品牌。2018至今,学院连续三年获评重庆市“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连续两年获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19年获评先进团总支等荣誉称号,学生获得300余项校级以上实践活动奖项。

以机制创新提升“三全育人”力度

学院依托“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以培养安全生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安全工程学院为主要载体,构建了联合办学、协同育人的互动机制和协作体系,积极推动政校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政校企三方“五个共同”。

一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了重庆市应急管理局、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专家联合组建了教学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邀请30余人次政府和企业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会议专家评审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和修订,每年分别召开了一次人培养方案的论证会,按照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社会行业对接的准确性,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方向更加精准。

二是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先后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等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共同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新增川中油气矿、重庆双桥经开区、四川能投汇成培训管理有限公司等实习实训基地10余个。

三是共同打造教学团队。学院打造了政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1个,与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有限公司搭建油气生产与化工过程安全教学团队,实现了政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以学校为主、政府和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四是共同实施教学过程。近三年来,邀请了40余名政府、企业高级专家和管理人员为学生开展专业课程讲座、专业课程讲授,介绍行业领域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提高了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也提前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提供行业基本信息。邀请了60余名政府和企业专家参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选聘了重庆市应急管理局、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近30名专家、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和硕士生导师。

以模式改革提升“三全育人”精度

学院积极探索产业学院、产业研究院、产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协同办学模式,创新了专业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一是基于OBE理念,优化学院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结合各专业的岗位职业要求和专业建设需要,坚持以“学生学习产出”(OBE)的教育理念,充分论证群内各专业的特点以及相互支撑关系,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学分通用标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比例要求、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等途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近三年来,在安全工程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中新增或改进综合与设计实验项目30余个;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创新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教师科研项目转化为毕业论文题目或科技创新课题300余个。

二是发挥“三位一体”办学优势,做真做实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防灭火防爆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环节、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实现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真题真做,行业企业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内容和方案制定、现场授课和课后指导、学习成果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全面优化了基于工程项目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深入推动实践教学案例与企业项目的交叉融合,《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实现了“一生一题”,高度实现了学生专业实践的真融真做。

三是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培养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大力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派遣专业教师6名在应急管理局挂职锻炼并参加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参加安科公司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全过程,全面落实师资队伍产教融合。近年来,学院从高水平院校引进博士11名,90%的专业教师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资质。新增校外兼职教师52人、政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1个:与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有限公司搭建油气生产与化工过程安全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校企高度融合、共同服务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以产出导向提升“三全育人”效度

学院以培养产出为导向,立足重庆地域、安全领域,将工程实践元素深度融入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卓越精神品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双创工作室,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学院成立首个二级学院双创工作室,每年提供不低于10万元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创业训练,组织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实践与创新大赛等竞赛。近三年,学生获校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部级奖项近100项。

二是构建学生帮扶机制,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深抓强促帮辅学困生精准帮扶工作,针对各年级学业困难学生拟定帮扶政策。对已确认的“学困生”,学院分类组织教师进行重点跟踪和帮扶,实行“包抓制”,做到明确帮扶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帮助学困生尽快脱困。除学校各类助学金外,还设有安全专业类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近年来,累计200余名同学获得资助并顺利完成学业。

三是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工程管理实践适配度显著增强。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7.22%,99.50%,96.79%,稳居学校专业就业率前列,其中20%的学生考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10%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70%的学生进入安监部门、石油、冶金、建筑、化工等党政机关、单位和企业工作,用人单位对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达100%。

开局“十四五”,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入坚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筑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构建长效育人机制,为将学院建设成为重庆一流、国内知名和特色鲜明的安全应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产业学院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学校办学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献礼!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大学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