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统计,2020年学校科研项目合同经费首次超过2亿元,达到2.18亿元。其中,到账经费1.67亿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等不利形势下,合同和到账经费数据均稳中有增,创历史新高,较“十二五”末实现了翻番。
“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和学校“十三五”科研事业发展规划,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二级学院(部)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体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科研项目经费屡创新高,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明显增加,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的建设发展。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科研创新制度环境。“十三五”以来,学校持续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释放发展新动能,激发创新内动力,以创新服务为理念,不断优化科研创新制度环境,先后制定(修订)《亚娱体育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亚娱体育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亚娱体育科研诚信管理办法》《亚娱体育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亚娱体育促进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暂行)》等近20个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召开科研工作会、科研政策宣贯会、科研秘书培训会、新进教师培训会等会议,编印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对科研制度进行宣贯,让科研工作者了解政策、读懂政策、用好政策,让学校的科研制度能够落地,让科研工作者能够得到实惠,让学校的科研工作更加有活力。学校2019年成为重庆市科研项目经费实施“包干制”改革试点单位。
二是突出需求导向,科研项目经费创历史新高。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围绕科学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服务重庆地方“三大攻坚战,八大战略行动计划”,聚焦我市“两业两域” 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突出需求导向,开展科学研究。鼓励科研工作者重点围绕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以及安全与环保等5大领域的应用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项目和经费整体上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承担的科研项目呈现较大的增幅,从2016年的370项增加到2020年的788项, 科研合同经费由1.27亿增加到2.18亿元,创历史新高。
三是深化平台内涵建设,科研平台提档升级。“十三五”以来,依托重庆市和学校重点学科,遴选和认定校级科研平台39个,建成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30个,获得平台建设经费累计超过1500万元。2019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成了学校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同时,2020年启动的非常规油气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四是注重凝练培育,科研成果亮点纷呈。学校加大成果的凝练和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科研工作者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注重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拓展科技奖励申报渠道。“十三五”以来,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100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200余件,获省部级及以上(含可推荐国家奖励的一级行业协会、学会)成果奖励8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8项、人文社科类科研9项。
五是突出人才引领作用,团队建设扎实有力。“十三五”以来,学校加大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以省部级及以上人才为重点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群体)的建设,获批立项省部级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群体)9个,目前学校省部级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群体)总量达到13个。
六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十三五”以来,学校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进园区和企业获得,累计组织60余批次、近300人次教师到企业进行科技资源精准对接活动,成果转化数量和价值不断提高,实现专利转让(转化)135件,金额超过600万元,单笔转让金额达360万元。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百家特色众创空间和重庆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科技型企业32家,4家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在深圳市文化四板及重庆市科创板挂牌。